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将功德箱当成“提款箱” 男子寺庙偷窃获刑半年

时间:2024-07-27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寺庙本是人们寄托愿望、慰藉心灵的地方,许多人会往功德箱中投放现金作为“香火钱”。但是,却有人打上了这些钱的主意,甚至不惜逾越法律边界铤而走险。

  近日,昌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盗窃寺庙功德箱案件并当庭宣判,判决被告人邢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责令其退赔寺庙人民币共计五千元。

  基本案情

  中年男子邢某是一名无业游民,日常生活百无聊赖,某日他发现寺庙的“香客”们经常往功德箱投放价值不菲的钱财,顿时心生歹念,于是趁着夜晚时多次前往不同寺庙进行偷窃。

  寺庙的工作人员发现钱款减少后,立刻选择报警。2024年4月,邢某在云南旅游时落网,后被检察机关以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截至案发,邢某先后3次在昌平区、门头沟区两处寺庙内盗窃寺内现金及功德箱共计人民币5000余元。

  昌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邢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盗窃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依法应予惩处。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名成立。被告人邢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予以从轻处罚,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当庭宣判后,邢某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法官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寺庙通常是人们寻求心灵宁静的地方,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寺庙进出相对自由的特点,将贪婪的手伸向香火钱,妄图窃取钱财得利,把功德箱当成了自己的“提款箱”。

  需要明确的是,功德箱里的钱财并非无主之物,这些钱是公民心怀善意捐赠给寺庙的,其所有权归属于寺庙,通常用于修缮寺庙、保护文物、布施扶困等公益用途。窃取功德箱内的钱财是一种盗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官在此提醒大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盗窃得来的钱财无论大小,都是不义之财,切勿心存侥幸而触碰法律的红线,任何违法行为终会难逃法律的制裁。要坚守道德底线,拒绝不劳而获,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不要一时糊涂而悔恨终身。

  


原文链接: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07/id/80354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