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卜尔汉图人民法庭:以“法治之笔”绘就美丽乡村新“枫”景
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卜尔汉图人民法庭位于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辖区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3.64万,辖区包括包头钢铁冶金开发区金属深加工产业园、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及辖区内164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42家。作为昆区西北部工业发展型乡镇,形成以现代钢铁及深加工产业为主导,集现代农牧业、高效物流业、生态农旅、文化创意、宜居集镇为一体的特色发展道路。卜尔汉图法庭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人民法庭工作的守正创新护航社会高质量发展。共有干警6人,其中员额法官2人,法官助理1人,书记员3人。
整合资源聚合力
打造调解送达网络
法庭辖区面积大,各个村落之间相距较远,送达成了一件难事。结合自身特点,法庭主动与镇党委联系,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与辖区16个村及2个社区两委建设调解送达网络,邀请村干部协助送达法律文书及参与案件调解,有效缓解了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和“送达难”的情况。
互联互动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法庭与镇党委政府、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单位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诉调对接,主动寻求镇党委政府及各单位支持,构建各单位全方位参加纠纷矛盾化解的沟通协调机制。与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配合组建调解微信群,将各村及社区负责人纳入群中,不定期通报村中纠纷隐患,在诉前、诉中、诉后不同阶段,各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全面调解,对有风险的群体性案件定期通报,通过归纳典型民事案件来预测防范乡村治理的风险,对于涉及民生的案件,与各单位协同做好释法明理工作,从而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近两年与各单位配合提前介入,化解涉农、邻里纠纷40多次,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案件的发生。
探索“园区+法官”工作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法庭辖区有自治区级重点园区内蒙古包头钢铁冶金开发区金属深加工产业园。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办内蒙古“五大任务”和对包头“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根据《包头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要求,推动园区实现“四站”全覆盖,法庭在园区设立法官工作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升司法服务的针对性和质效性。依托法官工作站,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常态化、有针对性开展普法活动、提供法律咨询、解读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提高合规和依法经营意识,帮助企业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多样化的法律服务,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强有力司法保障。
依托物业巡回法庭深耕细作
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
2023年4月,卜尔汉图法庭在原职能基础上建立物业巡回法庭,打造集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巡回审判于一体的“专科门诊”,着力从源头上减少物业矛盾纠纷。
一是多方联动聚合力。印发《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实施方案》,与区政法委、住建局、物业管理协会召开多元化解联动座谈会,辐射到会员物业公司44家、非会员物业公司10家,统筹推进物业类案件诉源治理与诉前调解全面开展。对19家物业公司的潜在案件进行排查,确保全面摸清并做到动态掌握。同时对拟提起诉讼的案件进行诉前分流、诉前调解及巡回审判工作。
二是搭建平台建队伍。将物业管理协会矛调中心作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的专业化平台,聘请物业协会、业主代表、退休法官等18名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组成3个工作团队全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指导调解工作开展的同时,多次组织调解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现从情、理、法三方面化解纠纷。
三是以点带面强辐射。对物业纠纷实行分级办理,建立“矛调中心-巡回法庭-巡回审判”三级递进解纷模式,探索源头预防、调解先行、诉讼兜底的物业纠纷化解新路径,即在矛盾调解中心由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由法官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分流至巡回法庭,由法官进行二次调解;二次调解仍旧不成功的案件,按照小区及案件类型进行分类立案,走进社区进行巡回审判,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对矛盾尖锐的个案实行繁案精审,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效果。
2021年昆区法院受理物业案件1326件,2022年受理物业案件1848件,2023年4月物业案件归口卜尔汉图法庭审理后,仅207件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特别是2024年一季度仅24件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收案大幅下降,物业矛盾前端化解效果显著。
打造“无讼”乡村(社区)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2024年,法庭辖区南卜尔汉图村设立“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在“无讼”乡村(社区)创建过程中,法庭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及驻镇各单位紧密配合,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诉”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延伸司法触角,丰富司法服务方式,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对照“无讼”乡村(社区)创建方案标准,不断夯实创建条件。设立“无讼乡村(社区)”创建工作示范点是促进实现“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格局的重要方式。法庭将继续扎实推动“无讼”乡村(社区)创建工作落地落实,继续发挥基层法庭司法便民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人口较多的村、社区的“无讼”创建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成立人大代表工作驿站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为进一步做好法院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发挥人大代表在司法监督中的作用,2020年6月,昆区法院卜尔汉图人民法庭设立了包头市第一家驻派出法庭人大代表工作驿站。工作驿站成立后,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旁听庭审、参与调解,为人大代表开展司法监督提供便利直观平台,推进人大工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司法工作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5/id/796542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06-06怎样高质量撰写政治生态分析...
- 2024-06-06湖北老河口深挖廉洁基因 打...
- 2024-06-06武清法院一法官入选“天津好...
- 2024-06-06《玉溪市社区矫正试点暨多方...
- 2024-06-06“亲情汇款”功能使用视频教...
- 2024-06-06师带徒传温暖 传帮带促成长...
- 2024-06-06蚌埠市司法局“三力齐发”激...
- 2024-06-06淮南市司法局“枫桥经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