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机构“跑路”退款难?法官有办法!

时间:2024-04-27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被告:很抱歉!我们决定关门停业了。

  原告:???!!!
那剩余的课程费用怎么退?

  被告:要等……

  案情简介

  2023年10月底,荆州市一家经营数年的少儿体能培训机构突然在微信群向家长们宣布关门停业。对于家长们关心的退费问题,机构负责人表示“暂时无能为力”。

  等家长们来到门店时才发现,这家培训机构已经人去楼空了,先前“可以选择将剩余课程转到分店继续上”的承诺也因分店停业而无法兑现。

  无奈之下,其中6名家长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维权。

  案件受理之后,沙市区人民法院法官吴庆生迅速启动了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但转眼几天过去,电子送达始终显示被告未签收,该机构负责人田某的手机也一直处在关机状态。

  “连送达都如此曲折,如果一判了之,执行也会是难题,案外还是要多做工作。”这是承办法官的第一判断。

  最终,在多次拨打田某的电话依然被拒接后,法院通过短信向田某送达了法律文书。眼看法院的开庭传票纷至沓来,田某终于现身,向法院主动打来了电话,表示愿意按比例退款。

  承办法官在电话里耐心开解,“只要能够主动面对,事情就好解决了,先以调解的形式和家长在法院见一面吧。”

  2月底的一天,6位家长和田某准时出现在法院,双方一见面,便争吵起来,家长们控诉培训机构自停业之后对退费问题推诿躲避,田某则一直抱怨着自己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一边安抚家长的情绪,一边向田某释法明理,引导他诚信待人、积极面对,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田某当场支付了所欠款项。

  双方当场握手言和,一段僵持4个月的纠纷终于圆满化解。调解结束后,田某郑重地向承办法官保证,对于另外几十名还未起诉的学生家长,会主动取得联系,按照今天的调解方案,一并解决退费问题。

  怎么签合同&怎样维权

  怎么签合同

  在签订此类合同一定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切实自身合法权益:

  一、签订合同前多种途径审查资质

  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查询相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营业执照,并在其培训项目范围内办学,教学老师要具备教师的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消费者可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政府网站查询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避开存在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还可以通过有相关经历的亲朋好友以及网络查询等方式对培训机构的口碑、品质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地考察教学场地

  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机构经营场所,可以通过现场走访营业场所等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公场所、教学场地,了解机构的运行状况、规模以及有关消防、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情况,看是否与其宣传相符合。

  三、仔细研读退费条款

  订立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的退费条款,明确退费标准,如退班时如何退费、培训达不到承诺效果、培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问题,应该让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可以采用补充条款或者录音方式保存证据,避免发生退费情况时培训机构拒绝引起纠纷。

  四、明确合同内容及条款,厘清双方权利义务

  认真阅读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要注意合同主体,对免费课程、培训方式、课程调整、师资变化、退费条款、违约金条款、场地变更、机构合并转让等涉及学员重大权利义务的内容应该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在签订培训合同前主动询问权利,保障知情消费,最好落实到合同协议中,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五、妥善保管相关证据

  支付费用时尽可能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消费者应妥善保管相关凭证,注意留存好合同文本、付款凭证、收据、发票等证据。平时应保存好课时卡、相关培训信息通知(如考勤、签到、课程进展、剩余课时),保留与培训机构的音频资料、微信及日常沟通时的聊天记录等。

  怎样维权

  如果万一不幸遭遇机构跑路,怎么办?法官提醒大家,可以从以下几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固定证据

  如合同、协议、票据、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以及商家协商过程的照片、视频、录音录像等。

  二、积极协商

  与商家协商退款,如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等组织机构及行政部门反映,在相关部门主持下协商调解。

  三、寻找平台

  依托商场、写字楼、网络平台设置柜台、商铺或举办活动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有效证据向出租者、举办方主张权利,必要时寻求法院帮助。

  

  


原文链接:http://hubeigy.hb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3/id/78522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