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法制网评: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关键抓手

时间:   作者:   来源:  

斯涵涵

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社会安宁。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抓手。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4月份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5月12日《人民日报》)。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自然灾害一直伴随人类成长,也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防灾减灾日益重要,这也是国家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和意义。

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今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地的街道、社区、网格员、居民组成了环环相扣的基层抗疫链条,将救灾物资、人员分配到急需的地方,基本实现了群测群防群治的有效接力,有力缓解了群众的各种困难,为群众安心抗疫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我国疫情得到基本遏制,就是基层救灾能力不断提升的实践证明。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科学的决策、信息的传达、行动的部署、物资、人员的调配等等最终都要在基层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是坚持源头预防,而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无疑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筑牢人民防线的基本点。

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既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研究与灾害风险综合防范研究,也要重点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防水平,将灾害预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确保紧急救援避险物资的必要配备,以及综合减灾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协同作战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日期,也不止于一周的宣传,而应该是全面启动的实践行动。不仅仅是一条条宣传标语和一本本学习资料,还应该是认真的实际演练以及训练有素的应急能力及减灾机制。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形式上,一些防灾减灾专业理论和术语,将人们与防灾减灾疏远开来,尤其是一些中小学校和学生遇到一些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导致孩子们遭受伤害。

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把枯燥的宣讲、单一的避险演练转变为多元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应急演练、知识竞赛、模拟体验……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有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积极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着重提升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生动有趣、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积极营造防灾减灾的社会氛围,逐步构筑起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社会安宁。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抓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狠抓工作落实,让防震减灾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增强广大民众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有力提升全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