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律法规知识 > 正文

聚力化解矛盾纠纷 筑牢和谐稳定防线

时间:2024-09-08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司法厅  

  今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为抓手,指导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上半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34.96万次,调解矛盾纠纷20.46万件,成功化解20.31万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26亿元,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主动提高站位,精心安排部署

  司法厅、省人民调解协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系统务必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市(州)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自贡市司法局成立社会矛盾摸排化解专项工作小组,确保工作有人盯、有人管、有人促;攀枝花市、达州市司法局组织召开社会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推进会;德阳市司法局组织对调解组织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情况进行实地督导调研;乐山市司法局深入司法所及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督促指导摸排化解工作末端落实;甘孜州司法局印发《关于切实开展好虫草松茸采挖季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准指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坚持调解优先,做好源头预防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网络优势,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严格落实村(社区)调委会每周组织一次、乡镇(街道)司法所每月组织一次普遍排查机制,组织人民调解员深入工厂企业、医院校园、市场商场、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绵阳市司法局组织万名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活动,总结形成“网络+网格、干部+群众、手机+脚板”等矛盾纠纷排查方法;内江市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债务等重点领域,建立风险台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矛盾升级;眉山市充分利用“两所一庭”、“调委会+法官工作站”等调解模式,做到精准有效化解;广安市以郭太平调解工作室、赵忠工作室、廖正果调解工作室、川渝高竹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色调解平台为载体,对区域、行业矛盾纠纷形势开展综合分析研判;阿坝州依托“微网实格”,将网格与调解一体融合,形成“网格发现、人民调解接单、依法处理、定期回访”工作闭环;甘孜州设立“卡达嘎波”流动调解室,将“坐堂问诊”变“上门巡诊”,就地化解纠纷。

  注重协调联动,推动多元解纷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把人民调解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大格局,积极参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的意见》,更好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自贡市灵活运用调解、仲裁、复议、公证等多种解纷措施,通过精准实施救助、救济、援助等方式化解矛盾;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双中心”职能作用,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德阳市完成人民调解管理系统与德阳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对接;乐山市司法局联合市法院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警调、访调、检调、援调、仲调对接的实施意见》,统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合力化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达州市开展“公证+调解”试点,建立案件委托调解、调解协议赋强公证等制度。

  坚持普治并举,深化普法宣传

  全省广大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三熟”优势,深入群众中间,边调解边宣传,边宣传边普法,有效实现“调处一案,教育一片”。德阳市利用“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时间节点,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群众对调解的认知,引导群众自愿、主动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度和首选率;南充市通过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册以及组织人民调解员“以案释法”,把纠纷化解变成生动的法治宣传;广安市通过LED大屏展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法治宣传和纠纷预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凉山州抓住火把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广泛宣传正确处理家庭、婚恋、债务、土地权属、劳动关系等方面矛盾纠纷的法律法规,有效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原文链接:http://sft.sc.gov.cn/sftzww/jcgzdt/2024/9/6/b67e4d7753744bc39f42ad5a1e2c7e4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