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规法制 > 正文

门源:法治“场景化”为基层共治开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4-08-27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司法行政网  

  

  

  门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大基层治理法治化改革力度,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探索具有特色的“场景式”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通过“场景”再现方式,各类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也大大增强,在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下,部分群众还主动发现“治理场景”,积极配合依法执法、广泛参与基层治理。

“随手拍”,向交通违法行为说“不”加塞、随意变道、占用应急车道……每逢出行高峰期间,在城市道路就会上演多种违章驾驶情景。市民王先生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一段对向车道一辆大货车逆行的视频并发至抖音,广大网友“艾特”门源交警视频账号,执法部门也十分给力,快速处置违法行为并将处置结果网上发布,网友纷纷点赞这种全民共同参与、部门有效处置的违法行为。近年来,随着手机各种APP的开发和大众的普遍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群众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为新时期基层法治化治理赋能。在抖音、快手等众多手机APP上,我们随处可刷到的抖音网友举报的交通违法视频,得到交警快速处置,这种“场景化”治理举措既提高了交通违法处置效率,也为广大群众通过直观的“体验感”感受到了违法带来的后果,普及了法律法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感”。通过拍摄、上传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不文明行为,实现交通违法全民监督、交通环境警民共治。微视频,让法条“具象化”哺乳期离婚,孩子归谁抚养?民间借贷纠纷该怎么办?建筑工程施工引发纠纷,该如何维权?这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案件,门源县司法局通过“以案释法”形式一一给出了答案。如何让法律普及到每一位群众身边,让枯燥的法条更具象化,努力使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成为生活中的向导,门源县司法局积极探寻普法路径,利用“网络+普法”积极搭建法治“场景化”基层治理新平台,努力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使每一次调解成为一次释法的现场,县司法局将一些典型的调解案件,通过制作成“以案释法”短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小案例讲解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权益维护,将法律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令人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实现有效普法。有居民反馈:“这种普法微视频很接地气,我们也很需要”,“我每期都观看,并转发给儿女们看,让他们也知道遇事了该怎么办”。“码上报”“解纷码”,搭建场景化治理“快车道”从县长信箱、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到“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站式办理,再到“掌上办理”,在数据治理技术的加持下,场景化治理已然成为撬动整个城市治理改革最重要的抓手。为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全方位覆盖、全人群参与、全事项办理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新方法、激发新动能,优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事件线上、线下转办流程,真正实现事件流转“一网通办”,高质高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门源县县乡两级13个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码上报”和13个调委会“解纷码”正式上线运行。任何治安隐患、养老诈骗及涉法涉诉方面的问题,或者需要矛盾纠纷调处、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等,扫码即可实现“随手拍、随手报、随手调”,后台数据按照申请类别将在第一时间受理、办理和处理,形成“信息受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日常督办—信息反馈—评价回访”闭环落实机制,促进线上线下贯通衔接、同向发力,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408/t20240827_1233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