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以高水平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7-31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找准司法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突破点,以高水平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赛罕区法院金融法庭已建成诉前调解工作室2个、线上调解室1个、5G法庭1个、云法庭5个、大法庭1个,能动融入金融治理格局,不断推进金融类案件审理数字化、高效化、集约化。
科技赋能高效司法
前不久,呼和浩特某金融企业通过赛罕区法院金融审判一体化平台企业端口批量上传56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信息上传几天后,案件即通过一体化平台批量审理方式线上开庭,总庭审用时不到30分钟,便完成审判阶段的所有程序。这是赛罕区法院将科技创新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金融审判效率的具体体现。
具备模板智能生成、文书要素自动识别填充、诉讼程序工作批量处理、一键生成法律文书等多元功能的内蒙古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和金融审判一体化平台,通过模块形式植入审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诉讼、立案、审判全流程批量化处理。自2023年启用到今年6月,依托这两个平台,赛罕区法院共审结案件1万余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60%,极大简化了系列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使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真正实现要素化、智能化。
诉源治理 做深做实
金融法庭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原则,今年以来调解成功案件360件。在呼和浩特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巡回法庭,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需要司法确认的,可以直接现场办理;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在调解现场直接完成立案、开庭等一系列庭审活动,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
在蒙商银行等13家银行设立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实行“法院+银行”“一揽子”化解金融类型化纠纷。在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在诉前广泛开展金融案件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开展金融矛盾纠纷在线咨询、在线分流、在线调解、在线反馈、在线司法确认,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对案件动态感知、精准分析,实现纠纷迅速有效化解。
探索推进“示范判决+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判决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金融司法宣传,提高公众金融法律意识,达到“办理一案,指导一片,规范一类”的治理质效。
防范风险 强化担当
与法学会和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今年上半年,共召开3次金融机构工作联席会议,针对金融审判中涉及的重点问题展开探讨,法院对金融机构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建议,各方共话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
对金融案件“调立审执”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类型化问题,为相关机构靶向精准开展“司法体检”,发送司法建议,提示金融风险。2024上半年,金融法庭共向金融机构发送司法建议16份,均得到具体回复,促推问题实质性解决。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通过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产品调研以及近年来受理的金融类纠纷案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其中的共性问题,剖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对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精准研判、因案施策。持续加大处置力度,加快清收进度。加强与各辖区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切实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7/id/80437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07-31怎样高质量撰写政治生态分析...
- 2024-07-31湖北老河口深挖廉洁基因 打...
- 2024-07-31武清法院一法官入选“天津好...
- 2024-07-31《玉溪市社区矫正试点暨多方...
- 2024-07-31“亲情汇款”功能使用视频教...
- 2024-07-31师带徒传温暖 传帮带促成长...
- 2024-07-31蚌埠市司法局“三力齐发”激...
- 2024-07-31淮南市司法局“枫桥经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