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纪律审查 > 正文

检察为民办实事| 银川市检察机关用实实在在检察“产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时间:2021-07-27   作者:   来源: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银川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用实实在在的检察“产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扎实有效的检察履职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围绕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目标任务,银川市检察机关结合检察实际,认真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及时部署并向社会公布。组织党员干警,深入宁夏凯晨电器等企业询问经营之愁,征求到19人次意见建议,汇总出27条有关经营方面的法律意见建议。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12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人民监督员、案件代理人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全院干警分5组由院领导带队深入社区、农村、律师事务所“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共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

      组织党员干警到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利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党日、领导干部讲党课、“我和群众心连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实地察看,送法上门,为13户困难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与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包粽子,慰问社区空巢老人、贫困家庭,与共建社区居民共度端午节,同庆党的百年华诞。

  

      通过“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检察开放日、召开“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新闻发布会、“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主题宣传进社区等形式提升检察听证工作的知晓率,以公开促公正,架起检民“连心桥”。全市检察机关共建立7个专门的听证室,其中银川市人民检察院、贺兰县人民检察院、兴庆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最高检验收接入中国检察听证网。今年以来,对141件案件进行听证,邀请参与听证的人大代表36人,政协委员43人,人民监督员141人,专家咨询委员46人,人民调解员8人,当事人所在单位代表12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11人,其他社会人士89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提升司法公信力。

  

      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突出问题,制定《银川市检察机关开展“两品一械”领域专项监督活动方案》《银川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断卡”行动 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施方案》等,部署开展“断卡行动”,受理审查逮捕48件105人、批准逮捕31人,受理审查起诉36件75人、起诉30人。开展“两品一械”“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守好群众“钱袋子”“命根子”。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在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专项活动中,查处无证经营售卖虎骨贴、镇痛贴等第二类医疗器械共130盒。贺兰县人民检察院对农村地区“小饭桌”校车安全跟踪问效,对一起准载8人,实载24人的“小饭桌”校车驾驶员危险驾驶案适用认罪认罚。

      围绕群众讨薪难,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支持协助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办理支持农民工起诉案件64件,成功挽回农民工损失102.24万元。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执法监督,成功阻止一公司妄图通过诬告农民工虚假诉讼逃避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逃薪案件,同时发挥支持起诉职能,协调审判机关使原民事讨薪案件回归审判流程,成功维护农民工讨回100万元薪酬。灵武市人民检察院履行立案监督职能,督促公安局、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依法履职,经多方协调,通过社会综合治理手段妥善解决某公司拖欠110余名农民工106余万元薪资问题。

  

      始终将群众之“盼”、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涵养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宗旨,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每一起案件中。银川市人民检察院完善《处理群众来信工作规则(试行)》《12309检察服务中心“绿色通道”运行制度》《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等6项工作制度,对“库存”信访案件进行包案化解,由院领导班子带头认领包案化解37 件重复信访案件,已办结35件。向5名因案返贫案件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发放救助金12.5万元。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检察院创新“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方式,向辖区37所中小学校制发微视频普法课程两期,收看人数达3.1万余人,覆盖率100%。灵武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河长办巡河5次,自行巡河2次,发现问题线索20件,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16件,提出检察建议12件,守护群众一方水土“安澜”之盼。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对芦草洼滞洪区渗漏、管涌等险情进行排查,清理各类垃圾465立方米,恢复滞洪区“上吞下吐”的功能,筑牢群众安全生产之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