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疫情之下,医疗服务的轻重缓急

时间:   作者:   来源:  

新闻——新冠肺炎疫情下,很多有日常就医需求的人面临新困境。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日常医疗服务管理。低风险地区的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别荒了日常医疗这块责任田

罗志华

继2月17日下发《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之后,时隔10天,国家卫健委再次下发同类通知。这与当前不少地方日常医疗服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有关。

为防控疫情,很多医院分级分类开展医疗服务,在减少住院数和门诊数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些医院干脆将部分门诊临时关闭,一些民营医院和小诊所甚至临时歇业。

这样的应对措施有其合理性。医院里的病患较多,新冠病毒也更易出现在医院,假如患者扎堆看病,疫情传播的风险就会增加。因而,小病患者尽量减少到医院就诊次数,慢性病患者尽量延后看病,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疫情在医院内传播。并且,很多医务人员抽调到抗疫一线,日常医疗必然受到影响。

然而,有很多患者等不起。比如,癌症患者虽然可以择期适当延后手术,但也不能延后太久,否则癌细胞可能转移扩散;血液透析、白血病人输血等,也都需要定期进行。

在平时,不少医院为患者提供日常医疗服务都普遍显得十分忙碌,疫情期间日常医疗供给大幅减少,患者势必会承受较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这种情况需要反思并加以调整。

防控疫情期间当然应该以抗疫为主,但也别荒了日常医疗这块责任田。更何况,当前部分地区的形势有所缓和,在低风险地区更应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日常诊疗。随着防疫形势日渐明朗,日常医疗应该用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让医院各类门诊和救治服务迅速恢复活力。

要兼顾罕见病医疗保障

张海英

据推算,我国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还有数千万罕见病基因携带者。新冠肺炎疫情对罕见病群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因交通管制、医疗设备和相关专家转战抗疫一线,部分罕见病患者面临就诊难、手术难、复诊难,以及物流不畅导致购药难,等等。

为解决这一群体看病难、购药难,有公益组织已经开始行动,但更多时候,患者家庭不得不自想办法。比如湖北黄石“封城”后,14岁脆骨病患者无法前往医院,其父母只能在家用切割机卸石膏。

抗疫是当前的大事,但防控疫情的同时也要兼顾罕见病患者的治疗难题。

首先,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抗疫的同时,也要为特殊患者预留部分医疗资源。罕见病患者本来就病痛缠身甚至危及生命,这个群体若得不到基本治疗保障,后果会很严重。

其次,要建立特殊购药通道。疫情期间,无论是一般交通管制还是“封城”,对特殊车辆仍然是放行的。如果药企、物流等环节能够建立专门合作机制,有关方面开通绿色通道,购药难问题就可以破解。

现实中,罕见病患者很分散,治疗、用药需求各异,提供统一的特殊渠道和保障服务不太现实。这就为探索精准服务留下空间,比如相关医院与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组织合作,掌握患者需求,提供线上医疗服务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罕见病患者破解困难。

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不仅要在平时发挥应有作用,更要在特殊时期不掉链子。从某种程度来说,疫情等特殊时期更能检验我们的医疗保障能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