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律法规资讯 > 正文

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①丨这位留学生,创办了闽西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开启了法治启蒙运动

时间:2021-07-27   作者:   来源: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今天播出第1期!

  闽西苏区,是“共和国法治的摇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法魂”。《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百集音视频是一次对福建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资源系统的发掘、整理与回顾,也是一次推动法治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的创新实践!传承百年奋斗路,启航法治新征程,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也将从这里开拓前进!

  “五四运动”前,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痛苦彷徨,找不到救国的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理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宣传介绍。

  新文化运动唤醒一代青年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年到1920年,《共产党宣言》等一批译著陆续出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传播转向革命实践。

  《新青年》在各个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中也包括法治思想。陈独秀在第8卷第1号发表的《谈政治》中提出:“创造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大钊则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包容他理想中的民主、法治和自由的观念”,必须制定一部反映国民公意的宪法。”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手持标语走上街头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后,闽西青年学生纷起响应,举行罢课、示威游行。

  上杭县立中学成立了“上杭学生救国后援会”,全校四百多名师生浩浩荡荡上街游行示威。学生们把日货送往东门河坝广场焚烧,学生中有穿洋布衫的、有系日本皮带的,当场脱下来扔到火里。

  

  左图为1919年5月福州街头抵制日货的标语,右图为当年立在福州闹市南门兜的“请用国货”石碑。

  有一次学生到县政府门口贴标语,官员说此地不能贴,学生质问他们“这里是中国的地方还是日本的地方?如果是日本的地方,我们就不贴。”

  一句话就让政府官员哑口无言,不得不让学生贴标语。上杭各界群众普遍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对运动从袖手旁观到同情支持,一时间,商店的货架上,日货绝迹。

  闽西传入革命新文化、新思潮

  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地求学的闽西革命知识分子,也不断地向闽西传入新文化、新思潮。

  1919年,长汀革命先驱王仰颜作为北京工业专科学校学生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演讲宣传,与反动军警进行坚决的斗争,因而被捕入狱,不久获释。1922年毕业返回长汀。1926年夏,王仰颜秘密成立了长汀第一个农会小组。

  

  王仰颜

  傅柏翠,上杭蛟洋人,曾留学日本攻读法律,1917年回国后,在上杭开办了闽西第一家律师事务所,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以农民律师著称,尤其是他搜集到县知事贪污的证据,将一批贪官污吏赶下台。

  

  傅柏翠

  通过和进步学生接触,阅读《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他接受了进步思想,1928年6月,以傅柏翠的农民自卫军为主力,中共领导了蛟洋农民武装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柏翠任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

  

  尽管“五四”时期还没有足够的社会政治条件来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制度实践,但以傅柏翠等进步青年为代表,闽西开启了法治启蒙运动,社会大众的革命思想和民主法治意识日益觉醒。

  

  百集历史印象志

  《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

  追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闽西苏区如何孕育了红色法治

  创造了我党法治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

  成为共和国的“法治摇篮”

  听一声霹雳破混沌

  看血染红旗铸法魂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