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畔的调委会,让矛盾化解不出“圈”
时间:2023-10-22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司法局
日前,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首都司法行政系统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名调解员荣获表彰。即日起开设“全国模范”专栏,为您带来他们的故事......
今天一起走近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委会名片
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立足自身特点,什刹海街道协同4个辖区派出所经过五年的探索,建成了以街道调解委员会为核心,两个联合调解室为两翼,22个社区调解委员会为辅助的“1+2+22”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通过整合司法资源,为居民提供“人民调解、律师服务、公证咨询、法官解惑”等多种服务,打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形成多种调解机制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元纠纷调解体系。
提供“送上门”法律服务
仅2023年上半年,什刹海街道三个法律服务站点调解员参与调处接诉即办案件50余次,出具调解文书39件,半年共计接待群众来访900余人,案件达774件,同步实现了未诉先办。半年共计收到锦旗13面,表扬信1封。
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每天安排6名调解员、3名律师分布在街道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法律服务站坐班,开通服务热线,随时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咨询和调解矛盾,使群众足不出圈(一刻钟法律服务圈)便可享受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发动地区老党员和楼门院长组建普法宣传队,结合“西城家园”平台和法治课堂,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就创业就业、子女就学、生产生活等常见政策进行解读,不断强化居民的法律意识。真正将法律服务送上门,送入心,让群众少跑路。
街道进行矛盾调处工作
开通“直通车”诉源治理
2021年4月,街道辖区居民刘先生和前妻为解决婚内共有房产的归属问题,起诉至西城区人民法院。街道探索多元方法,充分运用法院诉前调解的定向委派机制,成功在街道法律服务站进行调解。
从2021年开始,什刹海街道司法所联合西城区人民法院开通诉前调解绿色通道,邀请西城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官和国立公证处公证员每周坐班,就群众最贴心的婚姻、财产继承、老年人居住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提供现场调解和咨询服务,推动了一批案件就地化解,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更近一步。上述案例是北京市首例由法院委派街道成功就地化解矛盾的诉讼案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定向委派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借鉴。
调解员解答居民问题
实行“一站式”警调衔接
2023年1月,街道辖区中学有两名学生因口角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一人受轻微伤。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打人者将面临拘留处罚。在受理过程中,因涉及未成年人,厂桥派出所委托“爱民联合调解室”进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双方达成谅解协议,成功化解矛盾。
在现有街道的调解工作体系上,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联合辖区新街口派出所、厂桥派出所,成立了“海畔联合调解室”和“爱民联合调解室”,由社区民警全天候驻站,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借助街道搭建的平台,2022年6月,辖区新街口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警调衔接模式,解决了居民的关键小事,既节约了警力资源,更让基层治理有温度有感情。
调解员到高龄老人家中做调解
调委会荣誉
2014年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2020年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京峰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1年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部门什刹海街道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调解员冯光伟荣获“2018-2022年度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兼职调解员刘云荣获“2019-2022年度西城区优秀公益律师”称号
原文链接:http://sfj.beijing.gov.cn/sfj/sfdt/dwjs30/436254548/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3-10-22狠抓改革任务九分落实
- 2023-10-22云上金顶赋能智慧调解 高效...
- 2023-10-22立足司法实践发力,书写改革...
- 2023-10-22葫芦岛市绥中县社区矫正对象...
- 2023-10-22葫芦岛市建昌县司法局建昌镇...
- 2023-10-22铁岭开原市司法局开展202...
- 2023-10-22阜新市成为我省第一个省级规...
- 2023-10-22锦州市黑山县举办第一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