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3-06-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5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两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就在前一天,非盟前身非洲统一组织迎来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方同非洲驻华使馆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庆祝“非洲日”招待会,就深化中非合作深入交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中非关系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驶入了“快车道”,迈入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中非领导人跨越山海首次握手,拉开友好交往序幕。从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反帝反殖和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到一批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非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始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入新时代,从对接发展战略到落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今天的中非关系,友好交往更加密切,双方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一次次握手,定格下永恒的历史瞬间——
过去十年,习近平主席曾四次访问非洲,中非合作论坛两次举办峰会。去年11月以来,已有四位非洲国家总统应邀对华进行国事访问,还有十多位来自非洲的部长级以上官员访华。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中非青年大联欢等活动相继举办,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这是2023年4月27日,太平船务——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非洲专列在重庆果园港鱼嘴站等待发车。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合作。今年4月,加蓬总统邦戈在访华之际接受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高度契合,推动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发展和文化繁荣。
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5月访华期间也表示,当前国际秩序演变处于关键时期,非洲国家仍面临霸权主义和各种不公平不公正待遇,国际社会更加期待并相信中国将为人类发展进步和国际公平正义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25日在庆祝“非洲日”招待会上的致辞中说,中方始终支持非盟、非洲次区域组织在解决地区冲突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支持非洲人民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始终支持非洲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为非洲仗义执言,是第一个明确支持非盟加入G20的国家。
从刚果(金)金苏卡大桥、马拉维议会大厦,到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苏丹麦洛维大坝……多个中非合作项目成为“国家地标”,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福祉,有的还被印在非洲国家的纸币上,成为中非友好互助的生动见证。
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凯旋大道上,由中国政府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援建的人民宫和烈士体育场坐落于此。隔街相望,形如“非洲鼓”的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正进入竣工冲刺阶段。未来,这里有望成为这座中部非洲最大城市的新地标。
这是2023年5月23日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拍摄的由中国援建的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刚果(金)国务部长兼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部部长穆武尼说,多年来,同中国开展的基建合作为刚果(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刚果(金)对公路、铁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两国基建合作大有可为。
在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推动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非合作建设的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中国连续1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蒙亚埃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将激励并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探索提供借鉴。”
在他看来,伴随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非中合作前景广阔,合作内容与形式愈加丰富,期待双方务实合作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双方民众”。
中非关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经过双方精心培育和辛勤浇灌,中非合作之树茁壮成长,到今天已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和人民慷慨解囊支援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非洲人民也永远记得,60多位中国员工为修建坦赞铁路长眠非洲大地,中国援外医疗队从1963年就来到非洲并驻守至今,面对埃博拉、新冠肺炎、疟疾等疫情,中国用实际行动引领国际社会援非抗疫,诠释了中非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
2023年2月27日,在阿尔及利亚艾因迪夫拉,63岁的阿里里·赫依拉(左)到医院感谢中国援阿医疗队医生李洪玲。
非盟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埃内图·弗雷德说:“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一如既往,言出必行。”
一批批减贫惠民项目相继落地,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组深入非洲大陆的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帮扶。同时,中方还积极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肯尼亚的牛油果、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等一大批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人才培养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在非洲多国援建学校并分享教学经验,积极促进中非科研教学机构合作交流。自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中国已在非洲建成十余所鲁班工坊,促进了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受到普遍好评。
非盟教育、科技和创新委员穆罕默德·贝勒侯赛因说,中非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将继续推动非洲大陆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
当前,中国和非洲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迎来新的重要机遇。在元首外交的引领和推动下,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促进人类共同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策划:倪四义 应强
监制:冯俊扬
统筹:谢鹏 韩墨 闫珺岩
记者:周楚昀 刘万利 史彧 谢江 谢昊 汪平
编辑:赵嫣 陈杉 张远 张代蕾
摄影:刘卫兵 黄伟 史彧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xinshidai/xiangqing/4013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3-06-01法治课堂进校园 照亮普法...
- 2023-06-01依法惩治欠薪!最高人民法院...
- 2023-06-01第二师27团司法所多措并举...
- 2023-06-01法治宣传进校园 法律护航伴...
- 2023-06-01珠海市律师行业党委、遵义市...
- 2023-06-01黔南州以法治之力赋能乡村振...
- 2023-06-01昆明盘龙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
- 2023-06-01法治护营商 | 巴南法院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