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
时间:2022-09-17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2022年伊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司法工作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大局,立足全市法院案多人少等现实需要,在全市两级法院因地制宜提出并推行“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该模式聚焦前端治“未病”、中端治“微病”、末端治“已病”三个端口,全面筑牢“诉源、诉前、诉中、判后、执源、信访”预防和调处矛盾的“五道防线”,引导矛盾纠纷向诉外有效分流、在诉内高效化解,实现矛盾纠纷梯次过滤、多元共治、全域管理。
一、走近群众,倾听民声,筑牢第一道防线,化纠纷于源头
推动解纷关口前移,强化纠纷的源头治理,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社会纠纷的发生,使纠纷止于未发。同时,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有利于增进老百姓对人民法官的认可、对人民法院的认同,尊重法律和司法权威。为此,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主动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体系最末端,倾听群众声音,主动解决诉求。




二、诉前调解,多元解纷,筑牢第二道防线,止纠纷于未诉
拓宽纠纷多元解决渠道,能形成社会多方解纷合力,促进业已形成的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人民调解、行业组织等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和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通过引导纠纷诉前分流化解,能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为此,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牢牢把握矛盾纠纷化解的主动权,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打造前端解纷“桥头堡”。


三、诉中调解,实质化解,筑牢第三道防线,解纠纷于诉内
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加强内部案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同时引导纠纷诉中调解,实行调与诉并重化解纠纷模式,以便捷、共赢的方式处理当事人间的纠纷,努力将进入诉讼的纠纷优质高效化解在诉内。


四、判后调解,服判息诉,筑牢第四道防线,断纠纷于判后
为进一步增加司法裁判的公信力,让当事人打明白官司,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的案件,同时促进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全面减少上诉、再审等“衍生案件”,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探索建立判后释疑、判后调解工作机制,将案件调解延伸至一审判决后、二审上诉前,力争以法服人,力促案结事了。


五、执源治理,兑现权益,筑牢第五道防线,终纠纷于诉末
积极开展执源治理,标本兼治解决执行难,让当事人胜诉权益得到全面可靠的保护。强化源头减量,让执行有效,强化“立审执”衔接配合,建立执行通知前置、调判案件督促履行等新机制,从单一执行转为审执联动,最大程度将案件化解在执行立案之前。强化履行增量,让执行有力,设立执行和解中心、执前督促团队,建立生效裁判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当事人主动履行引导机制和不执行生效裁判文书司法风险及责任告知制度,多措促进自动履行。
民有所呼,我必应之。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坚持诉源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推动“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落地落实、见行见效、有声有色,治理成效凸显。与此同时,数百名法官干警走进农村牧区,走进企业社区,体察民情、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让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更加畅通,司法获得感更加真切,以“法官离百姓更近、群众离诉争更远”的实际成效,赢得更多人民群众对法官的信任、对法院的信赖和对司法的信服。
原文链接:https://nmg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9/id/69108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09-17党建引领护发展 法治润企彰...
- 2022-09-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
- 2022-09-17积极拓展执行渠道,创新执行...
- 2022-09-17陈文清在检察公益诉讼10周...
- 2022-09-17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
- 2022-09-17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台胞权益...
- 2022-09-17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
- 2022-09-17“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