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中院宣判一起重大涉养老诈骗案件
时间:2022-09-08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赵某甲、赵某乙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赵某甲、赵某乙犯集资诈骗罪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某某等其余1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九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被害人过半数为60岁以上老年人,是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呼伦贝尔中院审理的涉案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3月,被告人赵某甲、赵某乙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注册成立呼伦贝尔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二被告人虚构洛阳某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向呼伦贝尔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抵押、使用资金投资实业的事实,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在海拉尔区进行公开宣传,先后与1159名集资参与人签订项目投资管理合同实施非法集资活动。所得钱款被二被告人用于支付集资参与人本金和高额利息、支付公司员工工资及提成、归还个人欠款、出借他人和投资养牛场等项目,其余钱款被二人赌博等挥霍。2019年8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集资参与人本金和利息后案发。
经鉴定,呼伦贝尔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海拉尔区累计向1159人非法集资14.4亿余元,共计造成576名集资参与人1.8亿余元财产损失。呼伦贝尔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后,被告人李某某等16人先后受雇于该公司,各被告人在明知该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没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在海拉尔区公开宣传,以高息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被告人张某某明知赵某甲通过该公司实施非法集资活动,仍按其要求提供P0S机及银行卡用于收取投资款,协助资金转移。经鉴定,张某某名下银行卡收取投资款共计4亿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赵某甲、赵某乙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李某某等16人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告人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洗钱罪。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原文链接:https://nmg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9/id/69032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2-09-08党建引领护发展 法治润企彰...
- 2022-09-0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
- 2022-09-08积极拓展执行渠道,创新执行...
- 2022-09-08陈文清在检察公益诉讼10周...
- 2022-09-08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
- 2022-09-08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台胞权益...
- 2022-09-08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
- 2022-09-08“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