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监督举报 > 正文

不聚集不添乱就是最大贡献

时间:   作者:   来源:  

在近日各地的官方通报中,不断增加的聚集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据通报,截至2月2日24时,北京已发现41起聚集性病例,涉及120多人,占到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数的近一半。截至2月2日12时,山东省报告已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其中49起为家庭聚集性、6起为同事间聚集性、5起为集体暴露,平均每起聚集性疫情传播案例数2.15例。此外,广东、天津、安徽、海南等多省市也都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科普,相信每个人都已经认识到: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接触也可造成传播。流行病学专家多次呼吁社会公众疫情期间不要聚会,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安徽安庆等地也已明确出台禁止聚集性活动的通告,对聚集性疫情这一防治重点严阵以待。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餐照样聚、门照样串。这种行为已经不能只用“心大”来定义了,在特殊时期,自我防线的失守不仅害己而且害人,更重要的是,给原本就已高负荷运转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观点认为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存在一条“倒U”曲线。简单来说,该理论认为,一则消息中过高或过低程度的恐惧都将导致较小的态度改变,而中等程度恐惧的消息将导致最大的态度改变。

在疫情防控初期,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未知事物的恐惧,严禁聚集的信息能唤起人们心中的畏惧,进而导致态度的转变。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更多核心信息被破解以及疫情防控部署工作的有序铺展,同样内容的信息已不足以唤起同等程度的畏惧,对信息刺激的麻木再加之开始滋生的一些盲目乐观情绪,让一些人产生“不会是我”的侥幸心理,将专家苦口婆心的谆谆告诫抛诸脑后,走出家门“放飞自我”。

要打赢这场硬仗,仅靠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各类保障人员是完全不够的,唯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纵观任何流行病、传染病的成功防控,最终都归结为这一点。

对普通人来说,做好自身防护,不聚集不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忍住现在一时的不便,才能早日恢复方便。“严禁聚集”不放松,农村、社区等基层工作人员要继续加强监督排查力度,用好“大喇叭”等宣传方式,让敬畏永在线,底线不失守。既然无法指望全民科学素养水平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那就不妨从眼下的这次疫情中共同开始学习,日拱一卒。(王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