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代沟”,聊着聊着就没了

时间:   作者:   来源:  

杨暄

陪老妈打毛衣,跟老爸学书法,聊聊当年时光……聊着聊着,“墙”就没了,“桥”就有了。

有朋友跟我说,从节前返乡开始算,一直到今天,仍在老家远程上班,可算是这些年里跟父母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了。

既然如此,好好利用这段时期,陪陪二老,尽尽孝心吧!我对他说。手机那头,朋友微微叹了一声:谈何容易。这一待久了呀,生活习惯的不一样就慢慢浮现了,作息时间不一致,对一些事的看法不相同,虽不至于争吵,但是总有点疙疙瘩瘩的。他向我求助:你有啥招没有?

如何打通代际的圈层,增进双向理解,还真是一门技术活。

有人说:我让着点呗,爹妈说啥就是啥。当然应该尊敬、礼让老人,可是,一味顺从,并不是好办法。比如说,疫情消息刚传来的时候,老爷子下楼倒垃圾就不想戴口罩,你说,拦不拦着?

当然,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爹妈的做法错、咱的就对,而是一道“茶和咖啡”选择题,选哪样都没错。可是,总有个各自习惯。让喝惯咖啡的喝茶,或者反过来,就不得劲。

最好的办法,是扩大情感的交集区、寻找思维方式的最大公约数。交集越大,共识越多,相互理解就更容易实现。毕竟彼此生活经历不同,交集从哪里来呢?不妨从互相理解、尝试从对方角度想问题开始。我从A点出发,您从B点出发,咱们换换,都听听对方的逻辑和具体情况。最后,可能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C点。

陪爹妈看老家电视台湖南卫视热播的节目《我家那闺女》,有一期,嘉宾父亲的一席话打动了我们。大意是,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的,所以,会有代沟;但如果能互相尝试去理解,那么,这沟上就有桥了。彼此理解、宽容,所谓的鸿沟、所谓的圈层,都不会成为亲情长流、畅流的阻碍。

怎么才能有助于换位思考呢?共同干点事儿。一块看看电视里“别人家的闺女”,聊聊自己的生活,这里就有想法的交流;陪老妈打毛衣,跟老爸学书法,吃完饭一起回忆回忆当年时光,说说老邻居老街坊……别看事不大,聊着聊着,“墙”就没了,“桥”就有了。

想想办法,让陪伴变得更温馨,让宅家时光变得更有意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