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法规内参!!
当前所在: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基层社区需依法抗疫,不应过度防疫

时间:   作者:   来源:  

江德斌

乱索证明、一味设限、手段粗暴……据报道,日前,一些地方被曝光基层管控措施层层加码,有些甚至已经偏离法治轨道,成为拼招比狠,引发群众不满,更干扰了抗疫大局。家住合肥某小区的住户们说,从外地回来的小区住户想进家门要有5个证明。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城市,员工从城区东部到西部,需要开3种证明才能去办通行证,各级部门还相互推诿,甚至直接不给办。

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但是,部分基层社区迫于防控压力,采取层层加码的措施,导致防控手段越界,出现过度防控问题,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侵犯到公民个人权利。例如,一些地方出现防疫人员用金属管封住住户家门、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未经居民许可擅自埋杀宠物等过度防控措施,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批评。

显然,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难以被居民接受和配合,还会引起情绪反弹,引发更多人的反对,令基层防控工作遭受阻碍。因此,越是抗疫吃紧的时候,越要依法、科学防控,不能干扰群众正常居家生活。各地基层社区不应陷入相互比“狠”的怪圈,而要采取负责任的政策和举措。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基层社区工作复杂而琐碎,人手又非常有限,工作人员每天既要完成防控工作,又要面对大量的居民的各种需求,在沉重的任务压力下,往往疲于奔命,很难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各地政府也应认清基层现实情况,加强落实人力下沉政策,部署干部下社区,组织志愿者、退休退役人员,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居民自治等,从而补充基层人力资源。同时,尽可能加派人手指导培训基层社区人员,帮助其准确把握防控工作要求,避免矫枉过正。

疫情是一次大考,能暴露出很多问题。对此,各地政府应采取措施规范基层防控工作,树立正确的防控标准,严格遵照流程执行,杜绝越界行为。同时,要尽快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决基层物资不足问题,帮助对接防控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基层社区防控需求。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法规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