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千名干部护航平安建设
时间: 作者: 来源:
3月27日讯(娄永康 程永立)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去冬今春,桐梓县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着力于将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以千名干部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大服务“五大行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赋予平安桐梓、法治桐梓建设新内涵。
大走访:用干部脚板补齐服务群众短板
大走访行动,是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条件,重在摸实情、听民声、顺民意。针对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桐梓县采取工作重心下移、工作精力下沉、资源配置下倾的措施,全县政法干部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走村窜寨,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零距离”的接触,贴近群众暖心服务。 风水镇是县司法局包保的责任乡镇。党组书记、局长李念身先士卒,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在开展“法治、责任、感恩”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到了缓刑、管制、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四类社区矫正人员走访全覆盖,精准分析了矫正人员的心理活动、落实了一对一的帮教措施。群众你一言、我一句,纷纷说道:现在这些“当干部”的讲得都是大实话,我们都听得懂,做的事情也很实在。 黄莲乡上螺蟹村,是一个苗族聚居为主的自然村寨,全村262户1338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村民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淡薄。在土地、林地确权时,村民以人多势众、胡搅蛮缠、强行索要等不正当理由阻挠工作。乡派出所民警边走访、边调查、边普法,通过分析研判,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于情于理于法的方式,动员广大村民来说理、来评判,还原事实真相,最终将辖区内土地、林地再次合理的确认到了所有农户名下,这一做法赢得了全村村民的认可。 截止目前,桐梓县1000余名政法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1万户72万人次,其中空巢老人、社区矫正人员、留守妇女儿童、信访人员等重点人员遍访率达100%。开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土地林权、电信网络诈骗、农村涉黑涉恶问题、安全生产等各类适用法律法规宣讲1500余场次,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释疑解惑500余人次。
大排查:找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因素
大排查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方法。按照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模式,突出抓住管好人、管住事两个关键点,让人在网格中活动、让问题在网格中解决。 娄山关街道办事处,是县城所在地,人口聚集量大,各种矛盾纠纷构成复杂。2019年,因矛盾纠纷排查不细致、管控措施不到位,相继发生因家庭情感纠纷、婚恋矛盾纠纷“民转刑”命案各1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组级网格为基本单元格,借助大排查行动的开展,干部白天排查矛盾纠纷,晚上梳理分析。目前,已对排查出来的1750余件矛盾纠纷、不和谐问题进行了责任包保。 松坎镇针对群众碍于不愿说、不敢说的问题,设置了专门电话,便于群众及时准确反馈各种问题。罗坪村女性黄某,经常东家长、西家短,爱贪小便宜、搬弄是非、胡搅蛮缠、挑拨邻里。群众私底下评价:一湾人恨她,她恨一湾人。然而,干部在走访排查的时候,却没人敢说出。通过电话征集到问题后,采取“背靠背”方式对问题线索逐一核实后,派出所、综治中心干部利用村规民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其进行了训诫谈话,惩治了村民眼中的“泼妇”。 去冬今春,桐梓县针对年末岁尾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这一情况,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防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了涉家庭情感、婚恋矛盾、邻里关系、侵财、权属、集(融)资等疑似“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排查,落实了社区矫正、刑释解戒、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问题青少年等重点人员管控措施。千名干部大排查行动,排查出土地林权、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合同、电信网络诈骗、涉法涉诉等各种矛盾纠纷、不和谐问题17306件。
大化解:群众满意才是工作的落脚点
大化解行动,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余庆经验”,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措施,推动基层社会多元共治,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我今天来主要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次你们协议补偿的8000元,已经汇入你账户了,你有空就去查查,另外就是想看看你对这次事情的解决有没有什么看法。” “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的问题,各位领导也多次到我家走访了解情况,召集我们进行座谈,现在事情解决了,感到很满意。” 近日,桐梓县司法局楚米司法所所长李金富到楚米镇楚蔬社区的王某某家回访,了解相关的处理情况。 2016年6月,桐梓县楚米镇楚蔬社区王某某妻子温某某在修缮自家房屋时与邻居杨某某拉扯产生纠纷。经过起诉判决后,王某某一直对判决结果不满,3年多来,两家一直闹得很僵,邻里关系不和睦。针对这一情况,楚米镇成立专班,组织干部多次走访王某某,并组织两家“面对面”敞开心扉谈,2020年1月18日,两家多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2020年1月21日一大早,桐梓县高桥镇周市村委就收到了一幅写着“操心如父母、劳苦比青天”的锦旗,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周市村村民张元辉由于修建沼气池,占用了同村何扶财家的老墓地,多年来,两家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镇村干部借助“五大行动”的契机,对两家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把两家人拉到一起,通过协商和劝说,最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两家人也和好如初。为此,张元辉、何扶财两人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周市村村委会。 按照“谁排查、谁化解”的要求,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包保措施。到目前为止,累计排查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不和谐问题17306件,均已全部进行处置。其中:已成功化解13382件,占排查总量的77%。对一时不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均向群众作出了解释,并落实管控措施。对不能化解的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引导群众按照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大整治:理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农村乱象整治。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远近闻名,原因是当地老百姓“靠山吃山”“靠路吃路”,“盗”“抢”“敲诈”等违法犯罪频繁发生,屡禁不止。一度时期,该村违法犯罪人数达261人,其中被处以极刑2人,违法犯罪率令人震惊。近年来,在公安机关配合下,当地党组织常抓不懈,进村入户开展专项行动“铲顽疾”,组织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和政策宣讲,了解民生诉求,排查化解矛盾,让村民学法知法守法,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李寻(刑满释放人员化名)在七二村承包了300亩土地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带动附近88户村民参与花椒种植,成为村致富带头人。他说:“如果发展好,还打算把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如今,七二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贵州省十佳法治文化阵地”、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新站镇在大整治行动中,探索总结出了“十清十训”的社会治理方式,民风得到明显好转。该镇农里村支书胡发波说,“十清十训”效果明显,邻里纠纷减少,夫妻扯皮减少,群众讲理谦让多了,社会风气好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高了,农村呈现出清净、和谐的环境。在210国道旁边开了一家电瓶车修理店的山坡村村民姜守燃说:没有宣讲“十清十训”以前,街头不时有酗酒闹事,正在修建的兰海高速复线也出现过堵工,他的店天一黑就赶紧关门防盗,现在不关门都无所谓,治安好多了。 “每天大喇叭、小喇叭都在喊,人人做好安全,晚上还有警车在跑,经常巡逻,让我感觉整个社区非常安全。” 蟠龙社区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王朝堂说。王朝堂从水坝塘镇二坪村移民搬迁至蟠龙社区,并担任社区楼栋长。小喇叭喊出大平安,这位行走在社区的安全卫士,不仅提醒别人注意安全问题,自己也切身感受到了安全感的提升。 通过大整治,全县社会治安总体形势趋好。截止2020年3月初,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警901起,较去年同期下降55.33%。全县刑事发案28件,同比发案下降26.2%。其中八类案件发1破1,发案较去年同期下降66.7%,侵财类案件中,盗窃发9破10(含破年前案),发案同比下降50%,“两抢”案件零发案,治安案件发现受理140起,同比下降6.7%。
大服务: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2月12日下午,桐梓县人民法院第一人民法庭通过微信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在疫情防控期间,原告阮某松诉被告李某刚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受疫情影响,交通管制,双方均无法到庭。 为保障当事人安全,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于2月4日创建微信群组织调解。然而调解并非一帆风顺……因原告居住地较为偏远,信号较弱,且不熟悉微信功能,加之法律知识欠缺,给调解带来了重重困难。第一次调解历经一个半小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承办法官敏锐地发现,被告未否定借款事实,有还款意愿,只是目前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无法确定还款日期,而原告因自身不懂法,加之被告已违约多次,故认为调解“没用”,双方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并非没有调解的可能性。既然不能面对面的调解沟通,特殊时期,只有用特殊的“笨”办法,从2月4日至2月12日,承办法官分别与原告通话34次,与被告通话9次,一方面向原告宣传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并促成双方形成共识,达成协议。经过承办法官多次耐心沟通,2月11日下午,承办法官收到了原告发来的微信“我相信你,法官,可以。”经承办法官耐心组织调解,双方终达成协议,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桐梓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推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同时,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10名工作人员,搭建“平安桐梓”信息化管理平台、开通服务群众呼叫专线进行实体化运行,强化了政法机关服务群众小矛盾、小诉求、小隐患、小意见、小困难、小实事“六小”指挥调度功能,提升了服务效能。县法院以推广应用“掌上法庭”为契机,设立了25个乡镇(街道)巡回审判庭,县检察院首次将“桐心检查室”设置到乡镇,确保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全覆盖,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基层触角作用,在服务群众中检验工作成效。 桐梓县正以“守初心、担使命”为己任,积极探索千名干部“五大行动”,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巩固提升“平安桐梓、法治桐梓”建设内涵,走出了一条具有桐梓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贵州省桐梓县委政法委)
最新信息
- 2020-04-01男子高空抛物被文昌法院判刑
- 2020-04-01一人侵占林业公司12余亩林...
- 2020-04-01一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海口龙华...
- 2020-04-01两人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被...
- 2020-04-013人串通侵占一公司财产,因...
- 2020-04-01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明...
- 2020-04-01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分...
- 2020-04-01蒙城县法院:法治宣传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