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复工复产】北京市延庆区司法局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时间: 作者: 来源:
3月31日讯(何中文李靖孟令辉李娜)面对疫情,如何更好地满足辖区百姓多样复杂的法律需求,北京市延庆区司法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挖掘潜能,精准服务,全力以赴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不折不扣确保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两不误。
儒林司法所公益法律服务者为申请人准备好立案所需的材料,并将邮寄立案的注意事项、邮寄地址及法院联系电话等整理告知申请人
律师“智库”服务全方位惠民
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专业人员成立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团,并公开联系方式,为疫情期间全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律师主动作为,对生产、经营与疫情防控有关的食品、医疗、建筑用品的企业提出法律意见。全区律师为群众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共1622人次,其中涉及疫情法律问题301次,咨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事故索赔、行政强制措施、诉讼程序、企业管理、蛋壳公寓房屋租赁关系纠纷、有关机构身份信息收集合法性、企业违约风险防范、工资延迟发放、如何履行破产手续、职工无法回企业如何救济等等。其中为中、小微企业解答法律咨询138次,主要包括劳动纠纷、合同文件审查、居家观察和隔离雇员的工作关系、劳动者感染是否算工伤、房屋租赁关系纠纷、哄抬特价、合同违约、酒店婚宴撤销违约纠纷等,助力辖区经济持续发展。
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公益法律平台高效便民
香营公共法律服务站冲进一位焦急万分的当事人,大声吵吵道:“我的钱被骗了,你们管不管?”在全面防控疫情的紧张时刻,面对情绪激动、语无伦次的当事人,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推诿敷衍,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提出了法律建议,了却了当事人的疑虑。
各公共法律服务站的公益法律服务者积极利用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及时将防疫时期人民法院的相关工作安排以及法律服务线上服务方式进行宣传,完善线上服务模式。同时,确保线下服务场所消毒到位,工作人员防护到位,来访人员测温登记到位,坚持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两不误。全区各站点坚守岗位,热情服务,通过电话解答法律咨询260人次,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903人次,满足了急需或推门而入群众的法律需求。
公证服务为企业、个人减损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因春耕急需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张女士找到北京市夏都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夏都公证处公证员杨国萍了解情况后,立刻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向她说明疫情期间的办证流程,并提前完成了公证证明材料初审、询问笔录制作等前置工作,确保张女士顺利高效完成现场面签。很快,张女士便收到了夏都公证处邮寄的公证书。
夏都公证处公证员做好防疫措施,热情接待当事人
发挥电话、预约平台和微信等平台的优势,做好线上公证咨询解答。针对必须来现场办证的当事人,通过面签+远程视频方式办证,提前线上沟通,邮寄送达服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最大化地减少面对面接触时间,降低当事人交叉感染风险。对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事项以及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军人、武警官兵等的紧急需求和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门公证服务,并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夏都公证处累计接待咨询147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13人次,现场咨询34人次。
法律援助暖心不间断
疫情期间,一位当事人焦急地询问:“因疫情严重,想要提前离职,企业不同意怎么办?”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当事人解难题:“辞职是员工个人的一项法定权利,用人单位无权限制或剥夺。劳动者提出辞职,该解除通知到达企业即可产生效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依法依规对双方都有好处。”
截止目前,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现场接待、电话咨询、网络平台等多渠道服务方式,共解答群众、中小微企业咨询3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件,精准满足群众、企业的法律需求,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辖区生产生活有序进行。(北京市延庆区司法局)
最新信息
- 2020-04-01男子高空抛物被文昌法院判刑
- 2020-04-01一人侵占林业公司12余亩林...
- 2020-04-01一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海口龙华...
- 2020-04-01两人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被...
- 2020-04-013人串通侵占一公司财产,因...
- 2020-04-01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明...
- 2020-04-01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分...
- 2020-04-01蒙城县法院:法治宣传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