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评:志愿者离汉难 要用特事特办制度来破题
时间: 作者: 来源:
丁慎毅
3月25日,安徽支援湖北志愿者刘某某手持一份最新的核酸检测报告,顺利通过武汉龚家岭收费站,正式踏上了回家的路。据了解,刘某某曾在3月18日试图离汉,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因无针对省外志愿者离汉的政策而拒绝放行,刘某某因此被迫滞留武汉一周。他此次回家,多亏了特事特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一种逆行叫志愿者。来自外地的武汉志愿者为武汉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是,当他们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却因为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能够明确告诉他们该如何开证明、如何离开而无奈继续滞留武汉。因为依据相关规定,要离开武汉必须有所在单位或社区出具的证明,可是这对省外志愿者而言,不是明知不可为偏要去为之吗?
3月26日,武汉市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回应,省外志愿者属于特殊群体,目前虽没有针对他们的离汉政策,但可特事特办。武汉市政府正在做细化工作,尽快解决省外志愿者离汉难、回家难的问题。武汉方面的整改也算迅速果断,治理教条主义就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
疫情是面镜子,照出了教条主义的原型。从志愿者李金斗给湖北运送物资滞留高速公路,到沙河市派人接回李金斗;从医生一月接诊三千人家中猝死不被认定工伤起争议,到行政复议后获工伤认定;从药店口罩“进价六毛卖一元钱”被罚引争议,到湖北及时调整政策;从快递小哥进不了小区,到武汉市民隔窗举报引起重视......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中的教条主义屡犯屡改,屡改屡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各部门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却很少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汇报遇到的特殊情况,导致合情合理的特殊事情总是不能及时予以有效解决。
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过于循规蹈矩,不立足实际机械地按老套路行事,容易导致治理僵化。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激情岁月,很多事情正是得益于“特事特办”,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民生无小事,“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落实到行动中,该特事特办的,就必须竭尽全力,灵活处理,而不能墨守成规,以“爱莫能助”的姿态袖手旁观。
当然,“特事特办”因其特殊性,很容易在实践中走偏变味,被滥用、误用。这就需要秉持一颗公心,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不让带有特权影子的“特办”想办就办。当然,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特殊情形下的“特事特办”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制度从而阻止教条主义的复发。
最新信息
- 2020-04-01明光市法院组织人民陪审员观...
- 2020-04-01股东“假出资”应对公司债务...
- 2020-04-01曲靖:司法所聚焦外出务工返...
- 2020-04-01以法治引擎为实体经济蓬勃发...
- 2020-04-01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
- 2020-04-01南阳宛城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
- 2020-04-01统筹“全产业链”涉外法治优...
- 2020-04-01武汉成立数字经济法律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