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创新司法实践 护航生态环境
时间:2024-12-24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12月10日,宁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石某某、于某某等8人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被告人石某某、于某某二人为非法牟利,共谋雇用于某某、魏某某等六人,违反禁渔期、禁渔区规定,在滨海新区黄港水库一库非法捕捞银鱼共4044公斤。此外,石某某还伙同他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以“电捕鱼禁捕工具”捕获鲤鱼共2200余公斤、白鱼8公斤。宁河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与乡镇相关负责同志及群众代表现场观摩旁听了庭审。
庭审过程中,公诉机关宣读了起诉书,就指控事实出示了相关证据。合议庭就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法庭调查,对于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事实和法律适用等问题,组织引导双方充分发表意见,并对8被告人进行释法说理。
“因为自己法治意识的淡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多名被告人深刻反省了自己犯罪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当庭表示自愿认罪认罚。法庭当庭宣判,依法分别判处8名被告人6个月至两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违法所得17.6万余元依法予以没收。
一些旁听人员表示,近距离旁听法院开庭全过程受益匪浅,不仅发现了环境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短板,同时也对审判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今后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职责履行,以实际行动为环境资源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据介绍,近年来,宁河区坚持“生态立区”,宁河区人民法院主动作为,成立了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该法庭以法治之为护航宁河区和本市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惩处了一批非法捕捞、盗猎的犯罪分子。以七里海环境资源法庭设立为契机,宁河区人民法院将该法庭打造成“生态共享法庭”,将司法护绿融入生态环境治理大格局。“生态共享法庭”是宁河区人民法院在创建环境资源法庭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此次审理是“生态共享法庭”在司法实践中的一次生动体现。近年来,宁河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七里海湿地为中心,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还乡新河、北京排污河五河共治的环境资源治理新局面,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资源犯罪行为,为打造“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宁河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866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2-243家被点名!河源市医保局曝...
- 2024-12-24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河源...
- 2024-12-24习近平就巴基斯坦开普省自杀...
- 2024-12-24何立峰出席中巴经济走廊启动...
- 2024-12-2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 2024-12-24习近平向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
- 2024-12-24王毅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
- 2024-12-24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